继续 《PC 内存的秘密 第一部分》 原文在 https://www.bit-tech.net/reviews/tech/memory/the_secrets_of_pc_memory_part_1/5/
第五章 DDR 拓扑结构的演变
打个比方:噪音有多大才算吵闹?
这有点像在满是学生的教室里上课。如果学生聊天声音足够大,那么就会发生干扰老师授课的情况。类似的,如果电气噪声足够大,将会导致数据错误。
通常,每一代 DDR 内存对信号不确定性的容忍度都会降低。内存稳定性问题通常是主板工程和 BIOS 优化的问题。简而言之,这有点像班上的每个人都说话越来越快。任何异常大的噪音都会导致每个人更容易忘记谈话内容,而不是说话变慢,因为他们听不清对方在说什么。
DDR DIMM(模块)识别
每一代内存条在尺寸、引脚配置和凹槽键位置上都略有不同,这样的设计是为了避免内存条插入错误的插槽。
当今制造的大多数台式机主板仅支持单一类型的内存,但也有极少数例外,它们可以同时与无缓冲和寄存式 DIMM 配合使用。JEDEC 标准确实为能够与 U-DIMM 或 R-DIMM 配合使用的主板提供了便利,但不能同时与两者配合使用。因此,U-DIMM和R-DIMM内存使用相同的接口。

DDR 拓扑结构的演变
拓扑设计在提升内存信号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。内存工程师普遍知道(尽管并非内存工程师独有),当内存性能提高时,信号更容易出错。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,每一代计算机 RAM 都需要新的设计,通过简化和缩短数据管道以便实现更好的电信号特性。

因为每代 DDR 都有信号质量的问题,但是只要内存频率保持在某个最大范围以下仍然能够保证数据正常,例如 让一个DDR2内存运行在 800MHz就不太可能遇到稳定性问题。拓扑是 DDR3 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:其Fly-by拓扑的设计使得信号延迟可以预测,因此可以非常轻松地进行调整和补偿。DDR2 对称T型拓扑设计很容易导致信号中不可预测的“抖动”,在更高速度下更难修复。 Fly-by拓扑是菊花链(Daisy Chain)的一种特殊形式,其核心特征在于 极短的支路长度(通常小于5mm)和 单主干线结构。Fly-by拓扑可以翻译成“短支路菊花链”。不过为了统一和确定性,一般就直接使用Fly-by拓扑结构这个术语。

这里在【参考1】 https://blog.csdn.net/Deco0503/article/details/144983271 图片表述更加清晰:
T 分叉拓扑则类似一条河流,在分叉口,水流会分成几支,如果河道宽度、深度不一致,水流速度和流量就会产生差异,难以同步到达下游
可以看出Fly-by拓扑在高速信号传输中具有显著优势。其在信号完整性、实现复杂度和成本效益等方面的平衡,使其成为DDR4的最佳选择

在 https://blog.csdn.net/Baojiang_Gao/article/details/46968795 还能看到对于这两种拓扑结构更形象的描述: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