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April , 23, 2008] 三无产品:管理小故事

三无产品:管理小故事

三无产品:管理小故事 最近又看余世维先生的管理讲座,发现他基本上不用那种管理小故事来说明问题了。许多年前, 他的管理讲座中有很多小故事,比如日本人参观北洋水师的定远号,伸手一摸发现炮管里面灰很大, 必定平常疏于打扫,于是断定舰队没有战斗力;还有镇远在船尾晾衣服... ... 上班4年,每月的早会都会有一个台干来“分享管理小故事”。我们的喇叭通常只认女人,尖锐的 声音很容易从中播出,而男人的声音听起来多像狗叫。偶然有几个能让人听得清楚的男人讲述的管理 小故事必定是“从频谱功率上来说,高音部分功率谱密度较大”。因此,几年下来还记得的小故事不多, 有一个是卖鞋的去非洲市场调查,悲观的人报告那边的人没有穿鞋的习惯,所以我们没有市场;乐观的 人调查结果是,那边市场很大,大家都光脚... ...讲这个故事的时候,我一直在疑心话锋一转会讲应该 先给当地的医生卖钉子,再买治疗脚伤的药品和工具,最后卖鞋子----这样的做法称为营销(一次我去 测试组转悠,有一个dd在复习准备考试,其中的一道填空题是“营销的目的是创造需求”)。还有一个 有点印象的故事是动物园的斑马经常跑出来,于是管理部门不断加高围栏,结果斑马还是能跑出来。后来 斑马和邻居长颈鹿聊天说“如果他们继续忘记锁门,围栏再高我也会跑出来”。 我已经过了喜欢这样的小故事的年龄了。并且这样的小故事多是“三无产品”,同江湖传闻中那些 “吃人的树”和“神秘的金字塔”等等很类似。好比现在告诉我说某人,小时候特别笨,长大了学习也不好, 后来坚持读书,读到了博士,引申出来不断坚持,不断进取再笨的人也可能成功。我一定摇头不相信, 现实中,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唯一理由是他有很多好爷爷或者爸爸。 以前还有个经典的管理小故事:说某家牙膏厂,面向员工征集提高销量的办法,许诺重金奖励, 在各种方案中最终采纳的是非常简单的方案“加大牙膏口1mm”... ...当时我觉得这个是非常好的主意,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这个方法不能保证降低成本甚至会很愚蠢。是这样的,我在床上喝矿泉水,一瓶是 农夫山泉,另一瓶是娃哈哈的。我试验将农夫山泉的瓶盖拧在娃哈哈上,竟然严丝合缝,反之亦然。为什么 这样是这样的?原因很简单:标准化工业生产。制造饮料的公司,如果连瓶子瓶盖都要自己生产,那他 肯定是国企。“正常思维”的企业都会找其他公司直接买,自己把关质量就可以了。从外面买能降低很多成本。 而生产瓶盖的公司则会采用同样的模具为不同家生产,这样,不同牌子的矿泉水瓶盖相同不足为奇了。再回 到上面的小故事,你就会发现这个故事的荒谬之处了。修改口径之后,装牙膏的容器要重新设计,盖子也要 重新设计。这些是很大的花费。 若干年前,还有个经典小故事:说一个拾荒者与众不同,善于思考,别人只是捡易拉罐,而他花了600块 到金属研究所测试了易拉罐中各种金属的含量,发现其中有很多有价值的金属,于是自己开始提炼这些金属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多观察,多思考,多动脑。后来,我在《知音》杂志上看到了一篇类似的文章,颇感惊讶。 开头都非常相似,那个人提炼金属,很快发家致富,老婆都娶了5个。最后的结局是进监狱了,不是因为重婚, 而是因为他偷电。融化金属需要大量的电,他在输电线上做手脚... ...我宁愿相信这个故事是真是的,很多 东西我们不去做,原因很可能是成本太高。这样说说似乎有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意味...... 房屋都是有使用寿命的,哪怕你修建之时用料再扎实也是这样的。国外有很多旧房屋改造加固的项目, 有人看好这样的项目,希望引入国内。但是经过一番考察发现这是不可能的,原因是:成本太高。国外,这样的 项目费用通常接近重新建造。而国内,这样高的成本来维护旧房子,人们根本不接受。或者一拆了之,再建 新房。 总而言之,事物是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的,单独的强调某个方面是不科学的,甚至与真实的决定因素大相径庭。 我想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小故事过于捕风捉影,正龙打虎,余世维先生在他的讲座中也不愿意使用了吧? Zoologist 2008-4-23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